每日一招:教你识别刺激股价上涨的催化剂

分析时间:2014-09-03 20:15  

      不管对于行业还是个股来说上涨都有其催化剂,在接触投资者的过程中,经常有人问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问题。公司发布一个公告,不清楚算不算利好,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。首先从行业说起,一般催化因素通常来源于以下六个方面,在平常的投资过程中可以去关注下。这些催化因素未必直接导致了相关板块指数的上涨,或者说还有其他因素在同时发挥作用,但最重要的就是整体市场炒作环境。

 

  1、公司业绩预报、快报及年报季报,关注重点是业绩是否超出之前预期以及管理层的解释说明;

  2、公司公告任何影响生产经营状况的重大事件(行业题材的分析,没有个股催化因素的分析);

  3、行业规划、指导意见等政策发布,养成定期关注政府部门网站的习惯,如财政部、央行、发改委、工信部等官方网站;

  4、行业供需状况及产业链的重大变化,价格大幅改变,新技术的运用等;

  5、重要的行业会议及展览,这在一些网站上可以提前了解,如前瞻网。

  6、突发驱动事件,如重要官员讲话,难以提前预测的突发事件等。

 

再来讲下关于大家最为关心的实质性利好,总结下就是以下几个方面。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利好因素。偏短线激进投资者可能看到消息刺激就采取行动,能获取短期收益的同时也承担很大风险,消息不能产生实质性利好,或主力建仓后逢利好出货等;而中长线投资者会仔细分析完后再采取行动,好股不怕等,也不是每个热点都幻想能去把握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能转化为实质性的利好因素:

 

  1产生收益或现金流有明显增长的预期(10%以上的增长);

  2产生资产收益率、销售毛利率等有一定幅度提高的预期(5%以上的提高);

  3产生收购重组预期;

  4提振投资者信心(如管理层的更换及增持股票)等等。

 

接下来讲下相反的,怎样识别不是"利好"的利好。简单举几个不是实质性利好的催化因素例子。尽管上述因素也能导致股价上涨甚至大涨,但这不可持续,理智的投资者会借股价上涨逢高出货,中长线投资者也不会因此参与。

 

  1行业利好政策出台,但公司相关业务规模占比很小;

  2公司产品价格上涨,但成本上涨的比例更大或公司早已签署了大额长期合同;

  3公司新签合同,但合同金额占年销售额的比例很小,或合同价格过低,无法产生太多利润;

  4公司公布收益大幅增长,但增长大部分来自营业外收支;

  5公司收购新公司,但新公司规模过小或其与公司原有业务不匹配,难以产生协同效应。

 

总结:

将启动至今涨幅与持续涨幅对比,用回调幅度来反映板块的抗跌性。黄金分割将一波上涨走势的回调大致分为三种:回调1/3,此处支撑为强支撑;回调1/2,此处为正常支撑;回调2/3,此处为弱支撑。回调幅度超过100%,说明创下启动起来的新底从中短线角度出发,会更关注回调幅度小于33%的板块,回调幅度小于50%的板块可适当关注。当然投资要做进一步的估值分析,避免介入估值偏高的板块。

上一条:每日一招:底部区域选股的技巧

下一条:每日一招:控盘度+均线+决策密码(策略案例之二)

(0) (0) (0)